菜单

唐卡绘画(二)——主要艺术流派

西藏唐卡流派众多,包括7-15世纪时期的尼泊尔画派,宗喀巴时期的齐岗画派,

15世纪的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16世纪的噶玛嘎孜画派,17世纪的新勉唐画派,

以及近现代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甘南藏族唐卡等,

其中则以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三大画派为主要代表。

一.勉唐画派(15世纪)

勉唐画派(另译门赤画派)是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

该画派的创始人是勉拉顿珠嘉措,出生于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区),勉唐画派由此而得名。

他根据《续部》编写了绘画和雕塑理论专著《造像量度如意宝》,一直被后人奉为藏族绘画艺术的经典著作。

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

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富丽多姿,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

其画风承袭了印度—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处理上加进了带有民族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

二.钦则画派(15世纪)

因其创始人为贡嘎岗堆•钦则钦莫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

在构图上,钦则画派还保持印度-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但在风景上已经吸收汉地绘画风格。

此外,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逐步形成藏民族绘画语言体系。

钦则钦莫与同门师兄弟勉拉-顿珠嘉措,都师从朵巴-扎西杰布学画,该画派与萨迦画派关系密切,

“免塘派”和“钦则派”虽师出同门,风格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文一武”和染色勾金上的不同, 勉派尚“文”,钦派尚“武”。

比较而言,钦则画派尤其擅长表现具有阳刚之美的忿怒像,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

钦则派还善于绘制坛城,样式独特, 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令人叹为观止。

三.噶玛嘎孜画派(16世纪)

简称“噶孜派”或“嘎赤派”,脱胎于“门孜”画派。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

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

南喀扎西撰写成的《线准太阳明镜》,奠定了噶孜画派的理论基础。

他在楚布寺见到了《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这是明成祖朱棣命宫廷画家用国画手法绘制的一幅丝制唐卡,

表现15世纪初明永乐皇帝邀请五世噶玛巴,

他们在京18天活动的历史性场面,对他创立“噶赤派”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噶赤画派承传谱系十分明晰,历代名家辈出,德格普布泽仁大师留存在德格印经院的画版几乎成为噶赤画派的范本。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设色浓重,对比强烈,画面富丽堂皇,数百年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颜料制作与使用的特殊技法。

噶赤画派有一套研制金汁及涂金、磨金、勾金线、刻金、染金的绝技,

黄金的运用是藏传佛教绘画的一大特色,因使用金色被视为对神佛最神圣的供养。

四.新勉画派(17世纪)

即新勉唐画派,在西藏古籍中和民间又称作“藏赤。创派人藏巴.曲英嘉措建构了近代勉唐画派的基本格局,

他同格鲁派建立了联系,获得政治、宗教和经济上的有力支持,为该派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

他曾为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效力,后至拉萨为五世达赖喇嘛的画师,画迹至今存留在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中。

在继承旧勉塘画派精华、吸收汉地绘画因素的基础上,新勉派把《度量经》作为制作壁画、唐卡的严格标准,

其特点就是“标准样式”,即指典范,是近现代西藏佛教绘画的“经典”和“范例”。

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勉塘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

现在遗存在布达拉宫, 罗布林卡,拉萨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塘画派画师所绘。

五.发展影响

1.勉唐画派与钦则画派的出现,终结了十四至十五世纪上半叶流行于卫藏地区的印度一尼泊尔绘画样式,

为此后本土藏族绘画样式的形成、发展作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画坛上将两个画派合称”勉钦两画派”。

2.到新勉唐画派时,西藏绘画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融会贯通,

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勉塘画派是集大成者。

与“钦则画派”和“噶赤画 派”相比较,勉塘画派绘画呈现出更为纯粹的本土画风和更明显的变通意识,

民族特色亦更为强烈,17 世纪以后出现的黑唐、金唐及赤唐尤能体现出该派线条的无穷魅力。

3.噶玛噶孜较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有着更多的中原文化因素,多受汉地明以后工笔重彩画和四川绵竹木版年画的影响。

表现形式上更接近山水画技法,作品设色上偏重青绿色调,颇感雅逸清丽,使画面产生一种美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其本质是藏、汉两种绘画风格的有机融合,20世纪初,嘎玛嘎孜画派艺术达到了更为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在线客服
全球在线客服